1. <em id="3buxl"></em>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圣人之從事也,殊體而合于理閱讀答案與翻譯-《淮南子·修務訓》

          作者:佚名 古詩詞考題 來源:網絡

          圣人之從事也,殊體而合于理,其所由異路而同歸,其存危定傾若一,志不忘于欲利人也。

          何以明之?昔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趨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見楚王,曰:“臣聞大王舉兵將攻宋,計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眾勞民,頓民挫銳,負天下以不義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猶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為不義,曷為攻之!”墨子曰:“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宋。”王曰:“公輸,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設以攻宋,蜀為弗取?”墨子曰:“令公輸設攻,臣請守之。”于是公輸般設攻宋之械,墨子設守宋之備,九攻而墨子九卻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輟不攻宋。

          段干木辭祿而處家魏文侯過其閭而軾之。其仆曰:“君何為軾?”文侯曰:“段干木在,是以軾。”其仆曰:“段干木布衣之士,君軾其閭,不已甚乎?”文侯曰:“段干木不趁勢利,懷君子之道,隱處窮巷,聲施千里,寡人敢勿軾乎?段干木光于德,寡人光于勢;段干木富于義,寡人富于財。勢不若德尊,財不若義高。干木雖以己易寡人不為,吾日悠悠慚于影,子何以輕之哉!”其后秦將起兵伐魏,司馬庾諫曰:“段干木賢者,其君禮之。天下莫不知,諸侯莫不聞,舉兵伐之,無乃妨于義乎?”于是秦乃偃兵,輟不攻魏。

          夫墨子跌跪而趨千里以存楚、宋,段干木闔門不出以安秦、魏,夫行與止也,其勢相反,而皆可以存國,此所謂異路而同歸者也。今夫救火者,汲水而趨之,或以甕瓴,或以盆盂,其方圓銳橢不同,盛水各異,其于滅火鈞也。故秦、楚、燕、魏之歌也,異轉而皆樂;九夷八狄之哭也,殊聲而皆悲,一也。夫歌者,樂之徵也,哭者,悲之效也,憤于中則應于外,故在所以感。夫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于欲利人,其澤之所及者,效亦大矣。                                

          (節選自《淮南子·修務訓》)

          10.文中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自魯趨A而B十日十夜C足D重E繭F而G不休息H裂I衣J裳K裹L足M至于郢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明,指明曉、知道,與“明道德之廣崇”   ( 《屈原列傳》)中的“明”字意思相同。

          B.聞,指聽聞、聽說,與“臣拜表以聞”   ( 《陳情表》)中的“聞”字意思不同。

          C.偃,指停止、停息,與“偃仰嘯歌”   ( 《項脊軒志》)中的“偃”字意思不同。

          D.軾,本義是指設在車箱前面供人憑倚的橫木,文中是指魏文侯憑軾致敬。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墨子聽說楚國要攻打宋國后很擔憂,為阻止楚國,他不惜疾行千里,率兵九次擊敗公輸般,迫使楚國退兵。

          B.魏文侯認為段干木絕不會愿意拿自己的德行道義來換取權勢財物,因此,常心生慚愧且對段干木非常敬重。

          C.墨子和段干木做事的功效一樣,就像拿著不同的容器盛水滅火的人,雖器皿不一樣,但滅火的目的是一致的。

          D.不同的曲調或不同的聲音,都可以表達人們相同的情感,而無論歌與哭,都是人們內心感情的外在流露。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天下莫不知,諸侯莫不聞,舉兵伐之,無乃妨于義乎?(4分)

          (2)其勢相反,而皆可以存國,此所謂異路而同歸者也。(4分)

          14.如何評價墨子和段干木的“圣人之心”?(3分)

          10、(3分)C、H、M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就從魯國出發趕路十天十夜,腳上打起一層層的老繭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趕路,到達楚都郢城。

          【評分參考】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四處及以上不得分。

          11、(3分)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言實詞的能力。

          A項“明道德之廣崇”中的“明”是“闡明、表明”的意思。

          12、(3分)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信息獲取與加工的能力。A項“率兵九次擊敗公輸般”錯,墨子只是在攻防演習中九次打敗公輸般,從本文看并未帶兵。

          13、(8分)

          (1)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諸侯也沒有不聽說的,現在我們發動軍隊去攻打魏國,豈不是妨害了道義?

          【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2分;“舉”   (發動)、“妨”   (妨害)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他們表現的形式各有不同,但都可以保存國家,這就是所說的雖途徑不同但結局一樣(或“這就是所說的殊途同歸”亦可)。

          【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2分;“勢”   (形式、樣子)、“歸”   (結局)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14、(3分)

          1、二人均不忘為人謀利,存危定傾;

          2、墨子維護正義,踐行的是“兼愛”   “非攻”思想;

          3、段干木堅守君子之道,重在修身克己。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此題的重點在于“評價”,不可以是對墨子和段干木行為的簡單概括,“心”即思想、想法、理念,在此基礎上對“圣人之心”予以評價,聯系課本對先秦諸子的闡述,引出墨家的“兼愛”   “非攻”和儒家的“修身克己”。

          【評分參考】答出一點給1分,答滿三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參考譯文:

          圣人處事,具體行為雖不同,但都合于事理,他們所采取的路數方法各不相同,但他們挽存危亡安定傾覆的目的是一致的,心里總是不忘記為人謀利。

          怎么知道這一點呢?過去楚國要攻打宋國,墨子聽說以后很哀傷,就從魯國出發趕路十天十夜,腳上打起一層層的老繭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趕路,到達楚都郢城,馬上拜會楚王,說:“我聽說大王您要興兵攻打宋國,您是估計一定能攻占宋國后才決定攻打的呢?還是要使民眾勞苦、損兵折將、蒙受被天下指貴為不義的名聲、卻得不到尺寸之地,仍還進攻的呢?”楚王說:“如果必定占領不了宋國,又要蒙受不義之名聲,我為什么還要進攻呢?”墨子說:“我看您大王一定是既得不到宋國又必定是名譽受損的。”楚王又說:“公輸現在是天下有名的工匠,由他來制造云梯這種器械來攻宋城,為什么不能取勝?”墨子回答說:“請讓公輸假設來攻城,我來防守。”于是公輸般擺開器械來攻城,墨子也擺出守城的陣式和裝備,公輸般連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終攻不進城內。這樣使得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對宋的進攻。

          段干木辭退官職隱居在家,魏文侯乘車經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門外時總要起身扶軾表示敬意。文侯的仆人就問了:“我們每次經過這個地方,大王您為什么要這樣起立扶軾表示敬意?”魏文侯回答說:“因為段干木居住在這里,所以我要起立扶軾表示敬意。”他的仆人說:“段干木只是一個普通百姓,大王在他的里巷門口扶軾致意,不是有些過分了嗎?”魏文侯回答說:“段干木不追求權勢名利,胸懷君子之道,卻隱居在這鄙陋的巷子里,而他的名聲又傳遍天下,我怎么敢不起立扶軾表示敬意呢?段干木因擁有高尚德行而揚名,我卻靠君王的權勢而榮耀;段干木富于正義,我卻富于財物。但地位權勢比不上高尚品德,財物也比不上正義?,F在讓段干木拿德行道義來換我的權勢財物,他是不愿意的。我每次都悶悶不樂對著自己的影子而憂思慚愧,你怎么能輕視他呢?”后來,秦國打算興兵攻打魏國,司馬庾勸告秦王說:“段干木是位有名的賢人,魏文侯以禮對待他。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諸侯也沒有不聽說的,現在我們發動軍隊去攻打魏國,豈不是妨害了道義?”于是秦王只得息兵,停止攻打魏國。

          墨子疾行千里,為的是楚、宋兩國安定;段干木閉門不出,也為的是安定秦、魏兩國。他們一個是千里奔走、一個是隱居不出,他們表現出的形式路數各有不同,但都可以保存國家,這就是所說的雖形式不同但結局一樣?,F在人們去救火,提水往失火地點趕去,有的人用甕,有的用瓴,有的用盆,有的用盂,其工具的形狀也各異,或圓、或方、或尖、或橢,提水的數量也不一樣,但趕著去滅火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秦、楚、燕、魏四地的歌曲音調不同,但都令人快樂;九夷八狄各族人的哭喊,聲音不同,但表達的悲哀卻相同。這唱歌表達歡樂,哭泣反映悲傷,這都是內心世界積郁著的感情的外在流露,也一定有什么東西觸發了他們。而圣人內心日夜不忘著為民謀利,故他的恩澤遍及也必定功效很大。

          (節選自《淮南子·修務訓》)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圣人之從事也,殊體而合于理閱讀答案與翻譯-《淮南子·修務訓》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itrsh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皖ICP備16011003號-2 皖公網安備 34160202002390號

          在线看黄片不卡在线看
              1. <em id="3bux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