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注】款其門,愿傭隙宇而處焉。所職尋引、規矩、繩墨,家不居礱斫之器。問其能,曰:“吾善度材,視棟宇之制,高深、圓方、短長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眾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祿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闕足而不能理,曰:“將求他工。”余甚笑之,謂其無能而貪祿嗜貨者。
其后京兆尹將飾官署,余往過焉。梓人左持引右執杖而中處焉委群材會群工或執斧斤或執刀鋸皆環立向之量棟宇之任視木之能舉揮其杖,曰“斧!”彼執斧者奔而右。顧而指曰:“鋸!”彼執鋸者趨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視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斷者。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畫宮于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厘而構大廈,無進退焉。既成,書于上棟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則其姓字也,凡執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視大駭,然后知其術之工大矣。
繼而嘆曰:彼將舍其手藝,專其心智,而能知體要者歟?吾聞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于人,彼其勞心者歟?能者用而智者謀,彼其智者歟?是足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彼佐天子相天下者,舉而加焉,指而使焉,條其綱紀而盈縮焉,齊其法制而整頓焉;猶梓人之有規矩、繩墨以定制也。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其安業。能者進而由之,使無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慍。不炫能,不矜名,不親小勞,不侵眾官,日與天下之英才,討論其大經,猶梓人之善運眾工而不伐藝也。夫然后相道得而萬國理矣。
余謂梓人之道類于相,故書而藏之。
(節選自《柳河東集·梓人傳》)
【注】梓人:指木匠。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梓人左/持引右/執杖而中處焉/委群材/會群工/或執斧斤/或執刀鋸/皆環立/向之量棟宇之任/視木之能舉/
B.梓人左/持引右/執杖而中處焉/委群材會/群工或執斧斤/或執刀鋸/皆環立向之/量棟宇之任/視木之能舉/
C.梓人左持引/右執杖/而中處焉/委群材/會群工/或執斧斤/或執刀鋸/皆環立向之/量棟宇之任/視木之能舉/
D.梓人左持引/右執杖/而中處焉/委群材會/群工或執斧斤/或執刀鋸/皆環立/向之量棟宇之任/視木之能舉/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床闕足”中的“闕”意為缺少,與《燭之武退秦師》中“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的“闕”意義不同。
B.京兆尹,官職名,始設于漢代,負責管轄京畿都城地域,職權相當于郡太守,文中指長安及周邊地區的行政長官。
C.“彼執鋸者趨而左”中的“左”與《赤壁賦》中的“順流而東也”的“東”用法相同,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
D.“計其毫厘而構大廈”中的“構”意為建造,與《阿房宮賦》中的“驪山北構而西折”中的“構”意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對梓人的態度前后變化很大,起初認為梓人無能貪財而恥笑他,后來見識了他的才能而由衷佩服他。
B.在建造房屋時,梓人的功用遠超群工,所以不管是受聘于官府還是給私人做活,報酬都遠高于群工。
C.京兆尹裝修官府時,梓人指揮群工,從容有序,并堅決辭退能力不足者,這些人也不敢有絲毫怨恨。
D.作者高度贊揚了梓人的才能,認為他是勞心的人,是有才智的人,甚至是足以輔佐天子,做天下宰相的人。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視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斷者。(4分)
(2)日與天下之英才,討論其大經,猶梓人之善運眾工而不伐藝也。(4分)
14.根據文章內容,說說梓人和宰相在履行職責上有哪些相同點?(3分)
答
10.C
11.D(兩句中的“構”均為建造,意義相同)
12.D(“是足以輔佐天子,做天下宰相的人”錯)
13
(1)不一會兒,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著他的臉色,等待他的發話,沒有一個敢自做主張的。
(2)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才一起討論治理國家的根本道理,這就像梓人善于運用眾工匠而不自夸手藝一樣。
14.
①專門使用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領;
②委任職責,發出命令:
③選擇人,使他們適合自己的職務:
④不親自去做那些微小瑣碎的事情,不干涉眾人的工作。
參考譯文:
裴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門,希望租間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來代替房租。他所執掌的是些度量長短、規劃方圓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儲備磨礪和砍削的器具。問他有什么能耐,他說:“我善于計算、測量木材,觀看房屋的式樣和高深、圓方、短長的適合不適合;我指揮驅使,而由眾工匠去干。離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棟房子。所以被官府供養,我得到的奉祿比別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報酬的一大半。”后來有一天,我進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卻不修理,說:“將要請別的工匠來修理。”我很恥笑他,說他是沒有才能卻貪圖俸祿、喜愛錢財的人。
后來,京兆尹將要修飾官衙的房屋,我到過那里。木匠左手拿著長尺,右手拿著木杖,站在中間。在那里蓄積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許多工匠。有的拿著斧斤,有的拿著刀鋸,都圍成一圈站著,面朝著那位木匠。他衡量房屋的承擔情況,察看木料的性能的情選用。揮動他的木杖說:“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到右邊去砍;回頭指著木材說:“用鋸子鋸!”那拿鋸的就跑到左邊去鋸。不一會兒,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著他的臉色,等待他的發話,沒有一個敢自做主張的。那些不能勝任的人,被他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點怨恨。他在墻上繪了官署房子的圖樣,剛滿一尺大小的圖樣卻細致詳盡地畫出了它的建筑構造。按照圖上微小的尺寸計算,建造起的高樓大廈,沒有一點誤差的地方。建成后,在上棟上寫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來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圍繞著一看,感到非常驚訝,然后我才知道他技術的精湛和偉大??!
接著我就感嘆地說:他大概是放棄了他的手藝,專門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領的人吧?我聽說勞心的人役使別人,勞力的人被別人役使,他大概是勞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藝的人出力勞動,有才智的人出謀劃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這滿可以作為輔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學習的呀!那輔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薦人材,委任職責,發出命令,指派任務,整頓綱紀,進行增減,統一法治,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圓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繪制出圖樣似的。選擇天下的官吏,使他們適合自己的職務;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們安居樂業。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來,并充分發揮他的本領,使他不必對任何人感恩戴德;把沒有才能的人辭退,讓他休息,他也不敢惱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虛圖功名,不親自去做那些微小瑣碎的事情,不干涉眾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討論治理國家的根本道理,這就像梓人善于運用眾工匠而不自夸手藝一樣。這樣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諸侯國才得到了治理。
我認為木匠師傅之道與宰相之道很類似,所以特別寫下來,然后收藏起來。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