蒨桃
(甲)其一
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
不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
(乙)其二
風勁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
臘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1)從體裁看,這兩首都是近體詩中的 。
(2)下列對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第三句中“不知”二字,表現了作者對織女的深切同情。
B.乙詩第二句中的“軋軋”一詞,表現了織女的辛勤勞作之苦。
C.兩詩都是通過織女與歌女的對比,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
D.兩首詩語言表達都較為平實,自然流暢,毫無艱澀板滯之感。
(3)簡析乙詩是通過哪些藝術手法刻畫織女形象的。
答案:
(1)絕句
(2)C“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錯,兩首詩不是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而是詩人對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的指責和對織女的同情。
(3)①環境描寫,如“風勁”寫天之寒,“幽窗”寫夜色之深;②細節描寫,如“手屢呵”;③對比,織女整天織布卻衣著單薄,一日辛勞不及歌女一曲清歌。
譯文
其一
美人清唱一首歌曲就可得到一束綾羅的酬答,但是美人自己心中還嫌報酬太少呢。不知在夜窗下織綾羅的女子,要操作多少次梭子才能織得成一束綾羅???
其二
冷風大而織女的衣服單薄,她的手凍得一次次放在口上取暖,幽暗的窗下只聽到梭子來回的軋軋聲。在寒冬臘月的天氣里,一日的時間特別短,簡直短得不滿一尺,還能織得出多少綾羅呢?哪里及得上美女唱一曲來得輕松、所得又多???
賞析:
《呈寇公二首》是宋朝宰相寇凖的侍妾蒨桃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揭示了歌女易獲賞賜而織女辛勞無賞的現象,表現了作者對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的指責和對織女的同情。第二首如為織女代言,道出了織女在寒冬里辛苦勞動反而比不上歌女唱一曲歌所得的賞賜這樣一個辛酸事實。這兩首詩語言平直樸實,描寫生動形象,都運用對比手法,取得鮮明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閱讀答案